

现在,无论在首都赫尔辛基,还是在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,所有的芬兰孩子们,课程表上的数学课,物理课,生物课,历史课等等统统正式取消了;他们的课程将变成一个个类似“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”,或者“如何在超市进行日常工作”等这样贴近生活和现实的话题。
赫尔辛基一所学校的教室
学校教育不再是以数学、物理和化学等分科教学的方式单独进行,而是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知,形成自己的主见,并在此过程中,学到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中心。没有学科的概念,这样一个孩子想偏科都很难啊。
和中国一样,芬兰的基础教育也是九年义务教育。芬兰学生7岁入小学,在1-8年级都没有正式的考试,只有到9年级结束前参加高中入学考试。没有考试则没有排名,弱化竞争,老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评估者。
手工课对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
芬兰教育者认为,考试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育水准,所以不考试。芬兰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,不是学习知识,更不是攀比竞争。因此,芬兰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。1-6年级相当于其他欧洲国家的60%,7-9年级相当于其他欧洲国家的70%,但是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却很好。芬兰这种教育模式,一直也是西方各国研究学习的对象。
芬兰早在2016年开始在局部地区试验推行“现象式教学”,即取消传统科目分科教学。目的在于培养孩子,贯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应用能力(transversal competence)。简单的来讲,就是把基本学科知识,联系和应用于不同的课题或场景,就是古人讲的“学以致用”。
课堂应用VR等现代技术让孩子学的更有乐趣
芬兰教育部长Marjo Kyllonen在解释这场颠覆式教育变革时说:大家熟悉的分科式教育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地理、历史等等,整套系统都是19世纪确立下来的,已经使用了快200年,为当时做出了贡献,但目前需要已不再相同,我们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。
虽不考试,但是也会有作业
我们好像从来没去怀疑过分科式教育这件事有什么问题。但其实回头想想,这种分科教育方式,似乎并不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自然现象的最佳、最自然的方式。
例如“第二次世界大战(World War II)”。
1.先问起因,为什么会爆发世界大战。
2.再问有哪些重要事件、重要人物值得深入研究。
3.再问有哪些地方可以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。
4.再联系现实、看结果,意义和教训。为什么今天的欧洲是这样、人口比例是这样、经济实力是这样,二战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。
这其中包括了史实研究、地缘政治、人物传记、地理变迁、国情、统计学、经济学、数据分析等等内容。这显然和仅从历史课本上读几页或几十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。
如“在咖啡厅工作(Working in a Cafe)”的课程,学生将会吸收关于英语、经济和沟通技巧的整套知识。
只有不同观点的碰撞,才会有更多的进步
再以“古希腊历史”这个主题为例,传统的教育方法是:给你几本教科书或参考书,或有条件的,假期再拉学生去参观一下希腊,写一篇文章,就结束了。
再来来看看“现象教学法”是怎么做的:
1.询问学生的兴趣,将学生分成两组:一组是对以雅典城邦、斯巴达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感兴趣的;另一组则是对希腊神话、奥林匹斯等神话故事着迷的;
2.在两个组内,让孩子们自由讨论,产生意见代表,产生想要研究的主题;
3.汇报想要研究的主题,考虑具体的方法、路径和形成方案,制订学习时间表;
4.教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;按规定时间,学生交付学习的发现成果报告,并与大家进行分享;学生互相评分,教师仅充当裁判,评分包括自评20%,他人评分80%;
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这样全面调动起来了,并通过一个主题或项目的研究,了解了与此相关的全部知识,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。
当然,这场颠覆传统的教育改革,对于传统学科的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他们首先必须要具备分工协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研究精神。当然了,芬兰老师的收入比较高,工作条件好,使得教师成为芬兰大学生毕业后最向往的职业。
《2020芬兰教育与培训战略目标》中提出,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巩固公民技能和促进“跨课程教学与学习”,使芬兰将成为世界上教育构建的领先者。
教育,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无论家庭贫穷还是富有,如何让一个孩子快乐的接受人性化,个性化的教育,学以致用,学会学习,这是最重要的努力目标。芬兰的教育改革思路,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。
来源:漫游欧洲
点赞
村网通总站 鲁安村 luancun.nync.com 欢迎您!
| 会员中心 | 农村头条 | 城乡供需 | 乡村旅游 | 土地流转 | 农村网店 | 村庄查找 | 商家建站
村民评论
中国教育,必须认真反思!
回复
分数第一,考考考,让老师与孩子们应接不暇,疲惫不堪……
回复
可惜,中国教育已经误入歧途……
回复
回复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