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行程安排
行程1: 西安--大荔--华山-西安 西安-大荔县沙苑-丰图义仓-黄河滩-华阴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旅行周期】1-3天
【人均费用】500以下
从西安南绕城高速出发,沿连霍高速向东行进约100公里,从敷水出口下高速,再沿S202省道北上前往大荔县城,沿途要经过华山御温泉哦。过了渭河大桥,再行驶约几公里有个小镇子,路西边有个向西进入岔路口,拐弯进入再走几公里就到沙苑。
这是沙苑景区路线图。美丽大荔县沙苑位于该县苏村境内,处渭洛河夹槽带,是中国最大内陆沙漠,面积360公顷,如今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,正式纳入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,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级沙漠公园,当政府紧锣密鼓,依托沙苑自然风光、人文历史、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,力争用年时间,将这里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,建成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沙漠生态休闲度假景点供人们旅游。
大荔沙苑处洛渭两河交汇之处,下水资源丰富,在槽形谷形成许沼泽湖泊,较大湖泊有马子池、太白池、管子池等,由于风沙淤塞,昔日众湖泊不见踪影,或者湖面萎缩,现存最大湖泊是位于秦家庄东南马子池,东西2000米,南北宽约500米,水面约1500亩。马子池海拔只有350米左右,是陕西最湖泊。与陕西最高湖泊——秦岭主峰太白山上大爷海相差3300米。沙区东西35公里,南北宽6至10公里,总面积250平方公里,略呈橄榄形。沙区貌大体分类,外围是沙草,中央是槽形谷,其间是绵延不断沙丘,沙丘形态为新月型沙丘新月形沙丘链。遇到干旱年份大风,黄沙飞扬,天空弥漫,稼禾难收。生态环境恶劣,使这里成为大荔历史上广人稀贫瘠之。
大荔沙苑在古时代,势平坦,森林茂密,水草丰盛,野兽出没,是大荔猿人聚居之。1955年、1956年经过考古发掘,在沙苑发现了处石器时代遗址,是典型细石器石片石器,与兽骨并存,不兽骨有火烧痕迹,被考古界定为“沙苑文化”,时代确定为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。在沙苑还发现了汉代或稍晚时代陶片。说明从古至汉代以至晋魏时期,这里还是八百里秦川锦绣河山部分。
为什么会在关中平原上产生沙漠,原因是洛河发源于陕北,这里林草植被遭到破坏,水土流失严重,加上渭河(包括泾河)每年有5亿吨泥沙下泄,除输入黄河外,不泥沙淤塞在洛渭角洲,风蚀堆积形成沙漠。笔者曾到风景如画庐山脚下星子县考察,这里由于受鄱阳湖水涨潮落季风影响,使湖沙向西南堆移,形成个面积14平方公里沙漠,使湖边李张村近120年间整体搬迁次。这些特殊理气候环境人为破坏植被,导致了平原形成沙漠。
大荔沙苑与新疆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、陕北沙漠不同,有许开发利用有利条件。这里下水资源丰富,打井10米以内可见水,光照充足,无霜期达213天,适合农林牧业开发。传统特产是“108”,“1”是黄花菜(金针菜),“0”是红枣,“8”是花生。沙苑花生成为大荔名牌产品,近驰名。改革开放以来,大荔沙苑发生变化。大(荔)华(阴)公路纵贯沙区。政府在沙区打了数以千计机井,在荒漠中造出20万亩沃野良田,广植防风固沙林,培育苗木,发展养牛业,成为大荔县最具生产潜力、最具活力农林牧业生产基,成为大荔红枣之乡、瓜果之乡、养牛之乡。大荔沙苑建立了治沙试验示范基,农垦部门在此建设了农场,大荔沙苑进入了个科学规划、综合治理、立体开发、人进沙退新阶段。
从沙苑返回S202省道继续北上,在大荔县城南边是同洲湖。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洛河大荔城区段,占面积4平方公里,景区按照4A级标准建设,目前已累计投资3亿元,完成6.3公里两岸堤防、1.75公里中隔段、360亩生态景观工程、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、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、100辆自行车站点、1000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、福寿桥、康宁桥等20处景点建设,可容纳5-10万人游乐观赏,成为集文化、民俗、休闲、体验、旅游为体新景区。
大荔县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,渭河、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带,古称同州,全县辖18镇,400个行政村、总人口120万,总面积1766平方公里,是渭南市面积第大县。大荔县区位优越,交通便捷,东滨黄河,南临渭河,西接晧壤,北靠镰山,素有“秦通衢、辅重镇”之称,处在陕晋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“陕西东大门建设”重要位置,距省会西安125公里,境内路网纵横密布,108国道、202省道、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,韦罗高速公路将连霍、西禹高速接为体,大西高铁将使大荔经济社会实现新飞跃。镇镇通油路,村村通公路,公路密度里程居全市之首。
从大荔县城沿大朝公路往东行驶17公里,就是著名丰图义仓。义仓是旧时各汉族储粮备荒种社会习俗。隋唐已有。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。1882年(清光绪八年)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民办粮仓,历时年竣工。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“天下第仓”,并在仓顶赐“虎”、“龙”二字。丰图义仓与苏州“丰备义仓”并重时,驰名全国。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(1958年因修建门峡水库撤消朝邑县,并入大荔县)。它是中国所存无几清代大型粮仓之。
该仓由晚清朝邑赵渡人,清朝著名理财家“救时宰相”阎敬铭倡议修建,历时年建成,于1886年(清光绪二年)正式投入使用,开始存粮。被慈禧太后朱批为“天下第仓”。[解放后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。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无论从建仓规模,还是从储粮历史,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,都无愧于“天下第仓”称号。
阎敬铭(1817-1892)字丹初,清代朝邑县(今属大荔县)人,清光绪皇帝时东阁大学士,为官清廉耿介,是我国历史潮流上为数不理财专家,有“救时宰相”之称。阎敬铭道光二年(1845)中进士,历任户部主事,湖北按察使,署布政使,署山东盐运使,山东巡抚等。1882年调任户部尚书,1883年充军机大臣,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,晋协办大学士,1885年授东阁大学士。1892年卒后追赠太子保,谥“文介”。光绪二年(1886)阎寿诞,慈禧太后于元旦日亲笔题赐“龙”“虎”字匾。同年,他以年老奏请将军机处或户部二职去其,朝廷准免其军机大臣职,俾专心部务。年(1888)因反对重修清漪园(即颐园),被革职留任。不久复职。但他以有病次上疏辞官,到允准,同年八月回归故里。阎回陕后热心方公益事业,不仅捐款修建义学,而且倡导、督促在(朝邑)县城西侧(今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南寨子)建丰图义仓。这是当时全国唯座民间粮仓,可储粮1000万斤。慈禧太后题写仓名:“天下第仓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仍沿用作为粮站。
眺丰图义仓,仓城巍然独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,势险要。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,分内城外城。外城坐东朝西,依山就势,夯土筑城;外城是义仓防御第道防线,由于年久失修,外城土墙已经颓败不整了。
丰图义仓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(南寨子)村内,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,是座贮藏粮食民办仓库,占面积约20余亩,仓外筑外城,高7.7米,西有城门,东开小门。城外筑城挖壕,固若金汤。仓库像座壁垒森严、历经沧桑军事古城堡,坐北向南,高14.89米,东西133米,南北宽83米。仓壁用大砖环砌周垣,南面洞开东仓、西仓两门,中部照壁上镶有“丰图义仓”个石刻大字。
内城以仓墙合建筑形式构筑,兼具防御仓储双重功能。垣内周列仓廒58洞,墙内为仓,相隔排列;墙内有砖瓦结构廊檐,由木柱支撑,相互贯通,形成环形回廊。廊檐既可防雨防潮,也可临时堆储粮食,方便晾晒。
仓城坐北向南,东西133米,南北宽83米,墙宽4米,墙上砌垛口,守卫人员可以在城墙上巡逻。仓城开二门,名东仓门、西仓门。东西仓门前各有对石狮,仓门正上方嵌楷书“丰图义仓”石刻大字。
丰图义仓仓墙厚达1米左右,宽大厚重砖墙体使仓内年季保持在八摄氏度相对恒温状态,符合粮食温、湿、氧“”仓储条件要求。随粮食仓储条件现代化,已经走过百余年丰图义仓在大荔县15个粮食储备库中,它仓储条件已经略显落后。随粮食市场化改革,丰图义仓面临无粮可储窘。2005年年底,朝邑镇粮站响应国家号召,根据自身状况减员增效,采取种形式分流人员;原先名职工都买断了工龄,粮站解除了劳动关系,昔日名重时丰图义仓偌大仓城顿时空寂了许。
目前,朝邑粮站仍仓储国家储备粮1000万斤500万斤商品周转粮,粮站返聘8名职工担负起看护储粮重任。国家粮食储备要将储备粮存放进丰图义仓,归功于丰图义仓百余年来储粮功绩所承载历史意义。为了保护好这珍贵文物,国家储备粮库特别调拨储备,希望每年保管费能积极维护保护好丰图义仓。2006年6月份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,大荔丰图义仓榜上有名,丰图义仓从省级保护文物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,保护工作也随之更加完善。
1877年(清光绪年)关中大旱,饿死人,朝邑尤其严重。1882年(光绪八年)由东阁大学士、户部尚书、军机大臣朝邑人阎敬铭倡议修建,1885年(光绪年)竣工,动支白银万余两,竣工后绘制详细图样报闻朝廷,慈禧太后朱批为“天下第仓”,此仓建成后年,就遇上1900年(光绪二六年)关中大灾荒,丰图义仓开赈放粮,活人无数,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“救时宰相”。
看到这块题刻时,我脑海中顿时显现是电视剧《天下粮仓》画面,耳畔也传来刘欢演唱主题曲-天下粮仓:
煌煌***万千气象
江山坐在百姓心上
九州方圆野
大江南北人丁兴旺
热天热热太
热是粥饭件衣裳
敬天敬娘
敬是富国强民好主张
煌煌***万壬千气象
江山坐在百姓心上
热天热热太
热是粥饭
粥饭件衣裳
九州方圆野
大江南北人丁兴旺
敬天敬娘
敬是富国强民
富国强民好主张
代兴亡天下人担当
天下人担当
代兴亡天下人担当
中国仓储文化由来久,丰年置仓积谷,灾年开仓赈民。义仓也称社仓,是民间自筑公共粮仓。公元585年,隋文帝杨坚采纳大臣建议,初置义仓。官仓防大灾,义仓防小灾。义仓设在乡间,不让州官管理,开仓方便,遇灾荒,随时可以开仓,就赈济。[大荔朝邑镇丰图义仓不仅具有珍贵文物价值,而且经历百余年风雨后至今仍在使用。1958年,国家兴建门峡水电站,实施移民工程,丰图义仓所在朝邑老县城合并到现陕西大荔县,朝邑成为大荔个古镇,丰图义仓改为朝邑镇粮站,成为当重要储粮基。
仓房为砖窑式,对粮仓防火、防盗、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。每仓进深11米、宽4米、储粮90余吨,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。仓房面由松木板铺成,离下40厘米,木板下墙体周有4个排气孔,利于空气流通潮气排出。这种仓形因小而独立,便于将稻、麦、豆、谷等粮食按种类、干湿分门别类储存管理。
仓房精妙设计便于空气流通潮气排出,但每逢春夏两季,小麦常见虫害还是会侵蚀仓城储粮,所以防虫害显格外重要。丰图义仓采用传统磷化铝片剂熏蒸法消灭防治虫害,磷化铝由于发挥药效所需时间较,最适用于储期较粮食商品。磷化铝通过吸收空气中水分,自行分解产生磷化氢气体,从而达到熏蒸毒杀害虫螨类目。磷化氢气体对人畜为剧毒,因此在对仓房进行熏蒸前,工作人员都要佩带防毒面具进行操作。
这是各种粮食称量容器工具。都认识吗?我只认识斗子。
这是通往仓库屋顶通道,窄。
向下俯瞰,果然易守难攻啊。
防雨防潮是粮仓设计构筑关键环节。丰图义仓设计构造简单而科学,设计理念值现代建筑工程借鉴。丰图义仓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,采取分段周高、中间结构,巧妙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,再下落水槽向院内排去,避免雨水散造成积水、渗水或渗蚀墙体。仓院场也是周高、中间,水可以快集中排出墙外。每至雨天,从仓墙到院内,排水通顺流畅,雨停墙院即干。丰图义仓经百年沧桑,直沿用,墙体院基有裂缝破损,粮食不易霉变生虫,与其科学建筑设计完备排水系统有直接关系。
原中国国内贸易部副部、国家粮食储备局局白美清在1997年6月考察丰图义仓后指出:“丰图义仓是我国古代粮仓至现在唯还在使用粮仓,它无论是在储粮功能还是在旅游、军事、古代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研究价值都是最具代表性”。该仓建造在关中平原东部黄河岸边老崖上,处黄河、洛河、渭河金角区。东接黄河滩万顷良田。西连八百里秦川。北与岱祠岑楼(宋)、金龙高塔(唐)遥相呼应。南临岳之华山。所处势高峻险要、通风干燥,周风景美丽如画。确是集储存粮食、军事要塞、观光圣为体绝佳境。
丰图义仓是座以储粮为主要功能建筑,又具有坚固安全防御系统,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防御性质军事建筑。在利用形仓城建筑设计方面,确有许独到之处:将仓置于城墙墙体之中是仓库建筑上创新,既利用了城墙墙体厚实,便于恒定粮温,又节约了建筑材料。丰图义仓高厚寨墙在保证储存粮食安全同时,又理所当然成为处该仓东面崖下朝邑城卫城。因为其北与东岳庙相对,共同扼守南、北两个寨子之间历史著名驿道----“朝坂古道”。体现了储粮安全防御双重功能。就这点而言,在中国古代粮仓建筑史上,确是综合功能利用较好典型建筑之。
屋顶内倾定角度,利于排水。
屋顶大全景,壮观。
粮食晾晒场大,建筑体量也大。
排排仓房。
清代建筑,有美感。
屋顶城墙垛口。
再来张屋顶特写。建筑真伟大。丰图义仓为中国古代仓廒样板工程,也是中国仅有座仍在使用古代粮仓。该仓自建起,直用作粮站,为大荔县朝邑粮站。朝代更替,风云人物化作云烟,丰图义仓依然不朽。
处不知名什么建筑。
丰图义仓主体建筑是座以砖结构为主窑群式仓城,外观酷似座古城。仓库建于仓城墙体之内,环内城周排列窑洞58面,每窑可储粮90吨。共可储粮5200吨。仓城外又围有土筑寨墙,墙外有城壕。仓寨占4.5万平方米。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座,为紫阳仓祖朱文公祠。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清光绪年间所建。
此行另个目,是游览大荔县黄河滩、品尝著名黄河鲶鱼汤。根据王老师介绍,最出名家叫老潘家鲶鱼汤。从丰图义仓出发后,沿大朝公路折向东南方向,继续探寻,由于临近夏收时节,路两边麦浪滚滚,煞是壮观。
车沿朝渡路(这条路在百度图凯立德图上没有,高德图放大数倍后依稀可见)继续向南前行约10公里,路旁出现条向东岔路,路口有家养蜜蜂卖蜂蜜农户,好辨认。在问了养蜂农户后,最终确认这条岔路就是前往老潘家鲶鱼汤必经之路。
从岔路口进入直往东行驶,路面窄,全是碎石路面,轿车行驶定要控制车速,防止划破轮胎(土豪及MT轮胎越野车请随意)。幸好路两旁是望无际万亩荷塘,可惜时节不对,没有欣赏到荷花竞相开放美景。
沿碎石路面行驶约5、6公里,路段尽头就是黄河堤坝,开车沿大坝往左折向北,在大堤上直向北走到头,就是老潘家鲶鱼汤。
这就是传说中老潘家黄河鲶鱼。个人共才100块,实惠哦。
站在老潘家观景平台上向北望去,在黄河东岸平线尽头,隐约突出黑点就是山西永济鹳雀楼。
老潘家汽艇。本来生意红火,但由于2013年黄河游船翻船事故,当派出所已全面叫停汽艇项目。
黄河河面宽阔。
往西南方向望去,隐约可见秦岭华山山脉。
老潘家鲶鱼处处黄河河滩处,水域开阔,视野通达,占尽利。
站在黄河边,时间久了,有种怅然若失感觉。
告别母亲河,再回头看眼。
秉承自驾游走回头路原则,在与鲶鱼老潘闲聊中,偶然知沿朝渡路往南,经过两个渡口,就可以直插华阴,上连霍高速返回西安。
渡口在哪儿?百度图、凯立德图都没有,只好边走边打听,走过了个又个村庄,路越走越窄,路况越来越差,有几次都想调头从大荔县城返回西安,好在田野里如海般宽广麦浪给了我走到底勇气决心。
皇天不负有心人。在穿过了无数个村庄小路后,眼前豁然出现座用jun用舟桥搭建浮桥!这是我平生第次见到这种真舟桥,感觉无比震撼。
开车小心翼翼跨过浮桥,抵达对岸,突然个小战士跑了过来,“收费,块”,“这是什么方?”,“洛河jun渡”!
穿过洛河,又向南走了约里路,座更大、更jun用浮桥出现在面前。
再次穿过了这座浮桥,不出所料,又个小战士迎了上来,“收费,块”,这是什么渡?”,“渭河jun渡”,“离华阴还有?”,”不了,马上到"!
离开了传说中横越洛河、渭河两座渡口,沿这条图压根儿就不可能有路线,又向西南方向走了大约几公里,,建筑人流越发了起来,车子穿过座铁路涵洞,眼前好大座大广场,抬头看,“华山站”!妈呀,这里是郑西高铁客运专线-华山车站广场。
在高铁车站广场稍作停留,往南公里就是连霍高速华山收费站,上高速后,在华山服务区上个厕所,洗洗脸,顺便眺下华岳群山。巍峨高大,有木有?
祖国大好河山,有生之年断不能游遍,只好步个脚印,行程,记程,且行且珍惜吧!
点赞
村民评论
回复